石家庄街名由来?

295 2024-02-08 11:36

作为石家庄人,你了解石家庄街道的现状,但你可否知道这些街道的由来?下面一一为你讲述:

中山路

1937年前,中山路还仅是一条长350米的小巷,被称为木厂街。1937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石家庄,1939年,将木厂街辟为宽32米的街道,命名为朝阳路。1940年以后又向西延至防洪堤。维明街以西至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为砂石路,再往西为土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改名为中山路。1947年11月,中山路被分段改建;1951年,在公里街中华大街段,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加铺6.25米宽沥青路面,形成路面宽12米。1953年,在原12米宽的路面两侧又加宽6米,形成路面宽18米。

中山路西起防洪堤,东至胜利北街,中山路地道桥修建后,向东接解放路,是市区东西贯通的中心干道。1982年,地名普查和标准化处理时分为中山东路、中山中路和中山西路。

1996年1月1日,石家庄市地名办以京广铁路为分界线,将铁路以东原长安路、解放路(至京深高速路口)正式更名为中山东路,将中山中路、中山西路(至鹿泉市行政区划分界线)统一更名为中山西路。

和平路

和平路,承载着石家庄这座新兴城市的工业历史。国家“一五”以来,和平路沿线投建了4座棉纺厂和一座印染厂,此外,水泵厂、经编厂、华北制药、钢厂、焦化厂等使和平路成为石家庄的工业路。

老人们回忆说,几十年前的和平路四周都是村庄和耕地,当时也没个名字,坑坑洼洼,两辆三轮车顶头过来就没办法错车。后来,在工业的带动下,当时坑坑洼洼的和平路也开始了维修,经过修建后的和平路拓宽了,用上了水泥,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马路”。到上世纪90年代路更宽了,好走了,环境更好了,具备了新和平路的基本特征。

裕华路

在记忆中,裕华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规划的一条具有政治意义的马路,根据当时政务院的决定,河北省省会要由保定迁到石家庄,规划部门便在如今的博物馆周围规划了省级行政中心,一条马路也应运而生,并借鉴、延续了保定裕华路的名称。

广安大街

石家庄广安大街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南北走向。上世纪80年代的广安街,是石家庄市著名的集贸市场之一,据说设有九个售货大厅,加上露天售货共一万多平方米,当时的顾客日流量达5万—6万人次。

今天的广安街,可以说是大政策影响下的合理定位。在约1000米的大街上,有十几座高层建筑,而且仍在不断拆迁兴建中。北连和平东路,南临中山东路,广安街的交通也非常便捷。这两点让广安街具备了商务发展的基础条件。广安大街的发展和变迁已经成为石家庄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槐安路

槐安路在2009年之前,还是一条不曾东西通车的小路。不乏众多城中村。在2009年之后石家庄市投资13.5亿元(不含新建管线及拆改费用),对槐安路进行改造。

如今的槐安路东起东二环以东(京港澳高速公路),西至西三环以西(青银高速公路),是省会石家庄“四横八纵”路网中贯穿南部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全长约22公里,是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首条设计时速高达60公里的城市主干路。

建设大街

建设大街是河北省石家庄的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也是目前石家庄市的主要干道之一。

2006年,改造后的建设大街全长3257米,规划红线宽45米,采用双向六车道、三幅路形式,外侧车道为公交车专用道。改造后的建设大街机动车道宽22.5米,各交叉路口全部进行了渠化设计,道路设计时速可达50公里。

中华大街

1940年,正是抗战期间,日本人在石家庄西部修建了一条街道,南起南马路(即裕华路),北至和平路,兼做飞机跑道,叫做“日华大街”。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改名中华大街,一直沿用至今。

2010年9月底,石市交通运输局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同时建有辅路的中华大街北出口支线率先通车,把中华大街连进了环绕城区的高速公路网。2011年4月28日正式通车,中华大街实现南北全线贯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