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热底怎么处理?

285 2024-06-24 22:25

一、高温池塘底热发生的原因分析

■ 底部温度测量

1)高温,闷热,表层水温度高于底层水,易形成“温跃层”,导致表-底层水体对流受阻,表层溶氧到达不了底层,底层营养盐也无法补充到表层,造成底部有机质大量沉积,反而给了底部厌氧菌大量繁殖的机会,大量厌氧发酵,产生热量,就会出现池塘底热现象;

2)高温,藻类新陈代谢快,老化速度快,易倒藻,出现下风口黄色泡沫、水质发粘现象,死藻沉底,加剧夜间耗氧,易出现池塘底热现象;

■ 高温藻类老化快,倒藻

3)高温,水产动物一般摄食量较大,投喂量较大,但却由于高温导致转化率不高(如同天热,人都不太想吃饭),导致池底残饵、粪便增多,底部微生物分解时就会大量耗氧,而溶氧低了之后厌氧菌则会大量繁殖,发酵产热,所以就表现出池塘底热;

4)增氧机白天开的多,特别是从中午11点开到傍晚6点,会把表层的高热导入底层,导致整体水温升高,实际在测量水温过程中发现,傍晚6点左右底层水温高的也达到36℃左右。

二、高温池塘底热的危害

1)昼夜温差较大的晚上,会由于表层水温下降速度快于底层水温,形成“密度流”,底部有害物质、有机质上升,造成“返底”现象,容易引起对虾缺氧、浮头,甚至中毒、偷死;

2)池塘底热,水体表、底温度均很高,对虾只能在二层水游动(俗称“暗缺氧”),而且容易出现对虾趴边、平静水面起跳等现象,造成对虾体质下降,进而容易导致纤毛虫附着、黄黑鳃、面包虾、偷死等情况发生;

3)池塘底热,加剧底层缺氧,容易出现对虾趴边、跳跃、红须、尾扇发红、腿部发红等现象。

三、高温池塘底热的防控措施

中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改底要有针对性,正确改底,降本增效,否则就是在“白花钱、做无用功”。

1)正确使用光催化型底改,由于本品可持续释放具有高能氧化还原电位的羟基自由基,可显著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彻底分解池底残饵、粪便等有机污物,消除塘底“聚毒层”,真正消除池底黑臭底泥,一般氧化底改只氧化黑泥,但恶臭、腥臭气味并未消除,另外本品对对虾纤毛虫、黄黑鳃等现象也有很好的防控作用;

■ 氧化还原电位测量

2)使用高铁酸盐类氧化底改,配合生物底改(要求不耗氧,可使用富含粪肠球菌、硫化氢氧化细菌的生物底改,特别适合底部泛酸、厌氧的环境),既可氧化、分解底部有机质,增加池底溶氧,消除底部发酵产热,又可抑制底部有害菌的繁殖,去除底部硫化氢的产生,减少水体发粘、腥臭;

高温,中后期,生物底改一样很有用,但一定要求不耗氧,正确合理使用,否则反而会加剧厌氧菌发酵,产生底热、发酸,而实际用富含粪肠球菌、硫化氢氧化细菌的生物底改与过硫复合盐、高铁、二氧化氯等产品对比发现,不仅降低底热,还可很好的起到分解底部有机质,清爽水体,间接增加溶氧的作用。

3)使用季铵盐类、中药类底改,清凉底部,不伤菌藻,不坏水,可有效缓解底热,降底温效果明显,可有效预防对虾反复性缺氧、浮头、黄黑鳃等现象;

4)加强粪链球菌、粪肠球菌、光合细菌等活菌的使用,高温不耗氧,特别是粪链球菌高温可有效替代芽孢杆菌,分解底部、水体的有机质,不要只改底,不调水,否则改底泛起来的有机质还在池塘当中,利用不掉,不仅容易造成对虾纤毛虫滋生、水质浑浊,而且容易起氨氮、亚盐、蓝藻。实际实践中检测,改底之后再配合使用“粪链球菌”,水体中的可溶性有机质明显减少,水体更加亮爽;

■ 可溶性有机质检测

5)科学投喂,不要吃料猛,就一味加料,特别是高温天要适时控料,合理投喂,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减少底部残饵、粪便的积累,不给厌氧菌繁殖机会,防止底部发热;

6)加强巡塘,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溶氧监测,合理保持池塘水位,有条件可定期换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