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鸡吸虫病?

188 2024-04-22 19:21

预防:定期驱虫,有计划的驱虫,消灭第一是中间宿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物杀灭。堆积发酵,杀灭虫卵。治疗:驱虫可用下列药物:六氯乙烷,每千克体重0.2~0.3克,混入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连用3天;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一次内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一次内服。

(1)棘口吸虫是棘口科的各属吸虫之通称,家禽的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棘口属的吸虫。寄生于直肠和盲肠内引起的。

①生活史病原:卷棘口吸虫和宫川棘口吸虫。棘口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折叠萝卜螺、小土蜗螺和凸旋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除淡水螺类外,尚有蛙类和淡水鱼类。

②流行特点家禽感染主要是采食浮萍或水草饲料时,将带有囊蚴的螺与蝌蚪一起食入而致。

③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肠炎和腹泻,下痢,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最后因衰竭而发生死亡。剖检可见出血性肠炎,点状出血,黏膜损伤和出血。

④诊断与防治措施生前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并结合症状可确诊。死后剖检,在肠道内发现虫体,可确诊。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拌料饲喂;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拌料饲喂;槟榔粉,50克,加入1000毫升,煮沸至750毫升槟榔液,鸡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用细胶管插入食道内灌服或嗉囊内注射。

(2)背孔吸虫病是由背孔科背孔属的吸虫寄生于鸡盲肠和直肠内引起的,虫体种类很多,常见的为细背孔吸虫,在国各地普遍存在。

①生活史成虫在宿主肠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形成囊蚴。

②诊断与防治措施根据症状,结合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及剖检死禽发现虫体即可确诊。治疗: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200~300毫克;五氯柳酰苯胺,每千克体重15~30毫克。

(3)后睾吸虫

①生活史成虫寄生在家禽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多数动物感染为隐性感染,患禽表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胆囊肿大,囊壁增厚,甚至肝脓肿。

③诊断与防治措施生前检查粪便发现虫卵,或死后剖检在胆管、胆囊内查到虫体即可确诊。预防:在流行地区禁止以生的或半生的鱼、虾饲喂动物,禽粪堆积发酵,杀灭虫卵。治疗: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一次内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一次口服;剂量每千克体重120毫克,二日疗法。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口服,每日一次,连用数日。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鸡吸虫病多发生于散养鸡及饲喂水生绿萍及水草类青饲料的鸡易感染。

(1)前殖吸虫病是由多种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常引起输卵管炎、产蛋异常,甚至有的因继发腹膜炎而死亡。

①生活史

病原虫体呈棕红色,扁平梨形或卵圆形,体长3~6毫米,宽1~2毫米。前殖吸虫的发育均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蜓及其稚虫。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其肠内孵出毛蚴,钻入螺肝发育为胞蚴,再由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的幼虫和稚虫体内发育为囊蚴,禽类啄食带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即被感染,经1~2周发育为成虫。

②流行特点

多呈地方性流行,其流行季节与蜻蜓的出现季节相一致,多发生在春、夏季。

③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感染初期,患禽症状不明显,外观正常,食欲、产蛋和活动均正常,但开始出现蛋壳粗糙或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或仅排蛋黄或少量蛋清,继而患禽食欲下降,消瘦,精神萎靡,蹲卧墙角,滞留空巢,泄殖腔周围沾满污物,严重者因输卵管破坏,导致腹膜炎而死亡。输卵管发炎,黏膜充血、出血,极度增厚,后期输卵管壁变薄甚至破裂。

④诊断与防治措施

根据症状和剖检所见病变,结合粪便中虫卵,或剖检有输卵管病变并查到虫体或确诊。预防:定期驱虫,有计划的驱虫,消灭第一是中间宿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物杀灭。堆积发酵,杀灭虫卵。治疗:驱虫可用下列药物:六氯乙烷,每千克体重0.2~0.3克,混入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连用3天;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一次内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一次内服。

(2)棘口吸虫是棘口科的各属吸虫之通称,家禽的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棘口属的吸虫。寄生于直肠和盲肠内引起的。

①生活史

病原:卷棘口吸虫和宫川棘口吸虫。棘口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折叠萝卜螺、小土蜗螺和凸旋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除淡水螺类外,尚有蛙类和淡水鱼类。

②流行特点

家禽感染主要是采食浮萍或水草饲料时,将带有囊蚴的螺与蝌蚪一起食入而致。

③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肠炎和腹泻,下痢,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最后因衰竭而发生死亡。剖检可见出血性肠炎,点状出血,黏膜损伤和出血。

④诊断与防治措施

生前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并结合症状可确诊。死后剖检,在肠道内发现虫体,可确诊。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拌料饲喂;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拌料饲喂;槟榔粉,50克,加入1000毫升,煮沸至750毫升槟榔液,鸡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用细胶管插入食道内灌服或嗉囊内注射。

(3)背孔吸虫病是由背孔科背孔属的吸虫寄生于鸡盲肠和直肠内引起的,虫体种类很多,常见的为细背孔吸虫,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

①生活史

成虫在宿主肠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形成囊蚴。

②诊断与防治措施

根据症状,结合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及剖检死禽发现虫体即可确诊。治疗: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200~300毫克;五氯柳酰苯胺,每千克体重15~30毫克。

(4)后睾吸虫

①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家禽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多数动物感染为隐性感染,患禽表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胆囊肿大,囊壁增厚,甚至肝脓肿。

③诊断与防治措施

生前检查粪便发现虫卵,或死后剖检在胆管、胆囊内查到虫体即可确诊。预防:在流行地区禁止以生的或半生的鱼、虾饲喂动物,禽粪堆积发酵,杀灭虫卵。治疗: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一次内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一次口服;剂量每千克体重120毫克,二日疗法。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口服,每日一次,连用数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