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石盆景如何让树和石贴合?

289 2024-04-25 04:55

一、附石盆景如何让树和石贴合?

将石头和附着的盆景树贴合在一起是一项需要耐心和谨慎的工作。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实现树和石的贴合:

1. 选择合适的石头:选择形状和尺寸适合盆景树的石头。石头应具有稳定的形状和表面,以便树木可以稳固地放置在上面。

2. 确保盆景树稳固:树木的根部应适当修剪和整理,以使其根系能够与石头贴合。借助金属丝网或其他支撑工具,可以将树木根系固定在石头上。

3. 处理盆景树和石头的接触面: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硅胶、树脂或其他粘合剂来增加树木和石头之间的黏附力。在使用粘合剂之前,确保树木和石头的表面是干燥和清洁的。

4. 平衡和调整:一旦树木粘贴在石头上,需要仔细调整和平衡它们的位置。确保树木和石头之间的连接紧密,并可以保持稳定的姿势。

5. 对接缝进行修饰:使用适当的材料(如苔藓、小石子或沙子)来填充树木和石头之间的缝隙,增强自然的观感。

注意:在进行盆景树和石头的贴合过程中,要小心操作,确保不会对树木或石头造成损坏。此外,不同类型的树木和石头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因此请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喜好进行调整和操作。

二、什么树都能做文人树盆景?

制作文人树的树种不限,但以针叶树或小叶杂树为佳,如五针松、柏树类、黑松、榆树、六月雪、雀梅竹、落羽衫、九里香、相思、腊梅、梅花等均可。

三、冬青树可做附石盆景吗?

1、冬青树能做盆景,且制作方法简单,四季长青,观赏性还比较高。

2、制作时要选合适花盆,材质最好是紫砂盆,颜色要选浅色的,这样可突出它的秀美。

3、土壤要用排水和透气性好的。种植时最好在春季没发芽前上盆,栽好后及时浇透水,放在阴凉处。后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样子就行修剪,处理。

四、附石盆景树是怎样嵌入石头的?

   附石盆景树的嵌入石头的方法有几种:

  1. 直接缝合:即在石头上放置盆景树,用细针缝合,让树根与石头牢固贴合。

   2. 树桩嵌入:在石头上开一个洞,把树桩插入洞中,树桩深度要深于石头,细针连接树桩与石头,让树桩牢固固定。

   3. 树根嵌入:将树的根部放入石头,细针将树根与石头牢固贴合,然后可以将树的上部放入盆景盆中,给树根润湿,使根部更加牢固。

五、附石盆景如何让树长成树皮状?

要让附石盆景的树长成树皮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养护方式。

首先,保证盆土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出现病虫害。

其次,定期修剪枝叶,并定期给树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专门的盆景肥料。

最后,放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让树自然生长,也可以适当调节温度和湿度,让树皮逐渐形成。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最终会得到一个美丽的附石盆景。

六、文人树盆景跌枝做法?

跌枝是盆景常见的枝形之一,树枝突然向下曲折,以强烈的枝形变化带来一种冲击感。跌枝是对于自然界大雪压枝,大风吹裂枝条的模仿,常用于下部较虚的盆景,增强树势的险峻感和动感。

制作跌枝首先根据树型选好弯曲的点,定好跌枝的走向。选点主要根据树型而定,为了跌枝有一定造型的空间,选点宜高不宜低。跌枝弯曲角度较大,宜在幼枝开始造型,慢慢培养,老枝粗枝造型较为困难。跌枝制作先用金属丝将枝条蟠好然后由出枝处向下弯曲,注意跌枝空间走向,和开张角度。张角过大跌枝显得无力。但是也要为托枝留一定创造空间。

跌枝人为向下弯曲,有违向上生长的习性。跌枝生长较慢,跌枝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抑制顶枝和其他托枝的生长,其次跌枝宜少修剪,以带动跌枝增粗,迅速生长。总的来说就是顶枝勤剪,跌枝少剪。跌枝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抬头,要注意绑扎。跌枝上的托枝,上方长的快,下方长的慢,要通过修剪对上方托枝生长适当抑制,但是也要留上几个托枝,否则空荡荡的造型不美观。在一些大角度弯曲的造型之中,还会用盆景架将盆栽倒过来养,以促进跌枝的迅速生长。

七、文人树盆景树干多高最好?

1.5米左右。

它的特征是:在树桩盆景中往往表现为耸高、清瘦、潇洒、简洁,在树干五分之三以上部分布三至四个枝条,其中较长一枝弯曲并呈垂直而下状,在未翘梢起的基本树型。

文人盆景往往以个性生动、鲜明、清新,且技艺精湛的艺术形象,为自古中国知识分子清高、自傲的志向、孤高清逸和独往独行不羁的人文精神追求,作了最好的注释。文人盆景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仍然追随崇尚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思想和精神境界

八、附石盆景最佳植物?

       选择做附石盆景的植物应该具有如下特性:根须生长健壮,根长而密集,质地柔韧,树干粗壮或纤细,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力顽强,树姿态有特色。

       如:榕树,六月雪,榆树,金银花,罗汉松,火棘等。

       榕树之类适合制作水附石盆景,而六月雪等制作旱附石盆景为好。

       选择制作附石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沟槽,洞穴缝隙,光秃秃石料不能用以制作盆景,其次,以嶙峋怪异最有特色。

九、附石盆景怎么固定?

1. 顶栽垂根法:将培养好根系的幼树,网罩于山石顶上,根紧贴山石下延,形成鹰爪抱石之势,然后用金属丝或塑料带捆绑固定,置于盛土盆中,

2. 骑墙直栽法:将培养好根系的幼树,直接种于山石腰部某一附着点上,根紧贴山石前后,直接扎根于盆土之中,形成骑墙之势,使主千直立而上,

十、究竟什么才能称为文人树盆景?

何谓“文人树”,(“文人树”见诸于盆景相关刊物,似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仅仅为“瘦高型”的单一符号所取代),于是乎对“文人树”未曾深究,更无力于该概念定义的圆说,想当然缘系于文人画,又何必径渭分明,约定俗成便是,可天性使然,持思考探源而不截流的学习态度总不至于有错吧,故成一管之见,抛砖引玉,请教方家。

放眼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文学艺术博大精深,古典精神,如梦如幻。然而,在这块深厚广裹的“版图”中,没有“文人书’,、“文人诗”、“文人词”、“文人曲”、“文人舞”的标识,唯独“文人画”堂而皇之地作为中国绘画的术语名词独占一隅,得以在艺术史论及其相关著述中频频亮相,至今不竭,可见其很不一般,非同寻常,在艺术史上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影响力,其折射出的文化底蕴、精神内涵及历史意义远远超出“文人画”本身。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但士大夫绘画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以此区别于院体画(宫廷绘画)和民间画。其提起于唐,渐进于宋,确立于元,张扬于明清,进而精进分化于现代,融会于当今(新文人画),每个时期的发展进程各有侧重,互不替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面世,可总体而言存在着诸多共性特点:

一是内容上注重文学趣味,画中有诗,托物言志;

二是讲究线条墨韵的审美意识,书法入画,重写意,轻写实,重神似,轻形似,以形写神,强调“法心源”,相对放松“师造化”,即着眼于物象内在之真实,而不满足停留于其外表的抄录;

三是作品风格标榜“书卷气”,(士气”,拼弃“霸气”、“大气”。无论尺幅,还是巨制,无论山岩重叠,还是幽庭秀木,也无论清新雅逸,还是古朴雄浑,无不传达出闲适宁静、趣远清心的心境、意趣和充满灵动与个性;

四是创作态度主张游戏三味(亦称“墨戏”),寄情其中,抒发灵J性,借以避世人扰攘和社会现实,以表现民族感和隐含对腐朽政治的无奈与愤意;

五是多写山水和花鸟,兼作人物(含道释鬼怪);

六是画面构成,带有“综合艺术”意味,诗书画印结合,它们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强化变换,深刻而灵活地加强了绘画艺术的审美因素。

文人画面世以来,久盛不衰,名家辈出,在中国绘画方面相对占主导地位,穿越历史时空,传承着华夏文明,含蕴古典精神及有着独特审美意象,王维、米莆、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乃至近代吴昌硕、现代齐白石以及当今新文人画家,无不是持有澄静、空明的心境,怀着文人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和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来驾驭他们精湛的笔墨语言,通过心灵的扁舟来传达一种对宇宙的和谐领悟,以之构筑精神的家园。在艺术实践中,他们力求摆脱既成的“格法”程式,重在创造新颖独特的审美意趣,不拘形似,在艺术表现上超越规矩法度,摆脱既成的娴熟蹊径,不落案臼,不拘格法,明人董其昌的“绝古甜熟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矣,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这些都说明在艺术表现上掘落“格法”,摆脱畦径及创作主体方面的目光意识,实际上是避免在画法、意象上的平庸,创造出新奇独特、富有个性的审美效果。

话说回来,盆景伴随着两个文明的建设进程,盆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艺事活动此起彼伏,产业化的倡导更是使盆景作为家居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内容进入千家万户。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似乎亦看腻了那种“商品化生产”所带来的作坊式的“打模复制品”的泛滥,加之时下喧腾的功利色彩、浮躁心态,于是一些有志探求盆艺的盆景艺术家及其爱好者们都试图开辟另一片天地,打造新的形式意象,取向于盆景文化艺术价值的追求,“文人树”的提起言说吻合这种意识和心绪,对我国盆景艺术的研究探讨,促进盆景文化的形成无疑值得赞许,对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予关注。但是,一个命题的提出,一场学术的研讨不能空穴来风,也不可断源截流,浮光掠影,随意地将某种类式(瘦高型)框定为“文人树”的形态,表征文人精神,以“唯一”的表象符号取代概念,不能不说有失偏颇,须知,“快餐式”的吞咽虽省时节俭,但不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水之源、木之本,与生命行程的长短息息相关。

是的,文人孤高、潇洒,然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通常也默默地肩负不算少的沉重与无奈,孤寂和淡淡的伤哀,不能“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然而拉开这些表象的帷幕,令我们感怀的是他们以博大的胸怀追寻那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触摸人与自然和谐共振的人文情怀。于是在雪白的宣纸上浅唱低吟或磅礴放歌,活生生地包孕了文人画家整个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排遣。这么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涵,慧心领悟尚都不及,岂能以单一的“瘦高型”所容纳,若是,那么贺淦荪先生的《秋思》、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赵庆泉先生的《烟波图》、胡乐国先生的《向天涯》乃至张夷先生的“砚石盆景”系列肯定非“文人树”或“文人盆景”的范畴了!若此,笔者怀疑“文人树”的倡导有何意义与价值,“文人树”能成为中国盆景艺术主流吗?

再者,以“标准化”的形态模式匡定“文人树”,这“清规戒律”的本身就与“文人画家”或“文人”不拘法格的叛逆意识相悖。何况,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其年龄、经历、修养、文化、性格、气质不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不一,由此存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I哈I哈表现为丰富的艺术形式,才存在着不同艺术家笔下不同的自然景色和形式意象,不然何以同样的画材在诸文人的笔下或同一个画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互不相同的意象,作个试验,盆景亦然。然而,站在同一个高度的艺术家其不同形态的作品中所蕴藉的格调、内涵则是相对一致的。

如此说来,文人盆景将如何界定呢?笔者以为,作为概念,无需咬文嚼字,任其“虚拟”,约定俗成,因今非昔比,时代不一样,我们总不能套用“文人画”概念吧。作为表征形态,更无需定位,任其自流吧,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金子,定位就意味着排他,即是表征,便是抽象,其非单干、双干、丛林可以以数量分;也非云片、方拐、风吹式可以形态划分,更非水旱盆景、树桩盆景等相对可以从材料组合等综合因素区别,且科学研究尚都存在“边缘”,况乎艺术,其相互间的交融渗透以及“另类艺术”的提出即是交叉性质和模糊概念。比如,你可以说文人画讲究诗意,文学趣味,但你不能否定非文人画没有诗意,问题在于“诗意”对前者而言系依附,而后者则是自觉性所显现的特质,谓之“有我之境”。苏本一先生指出,文人树应有的形象理念是“简洁、明快、健康、脱俗”,此前三者应也是其他盆景的共性,外在的表象,通过学习,实践是可以达到的,而“脱俗”则需要岁月的磨合,灵魂的浸润,精神的放养,品行的操守,就如同法则是可以强学,而智慧感悟只能依乎心灵。

如此这般,非故弄玄虚,更非托词,只是觉得“文人树”或“文人盆景”需些时日。境由心造,艺如其人,除了意象,还有内涵、寓意,都端赖于我们大家共同探讨、领悟、交流、修行、演练、前行,任何以“科学定理”或“数学公式”的方式规范艺术不仅简单了些,而且有V}I-读之嫌,倘若传统精髓如此容易通晓定格,那么,艺术还有什么凝重感可言。还应该提到的是,随着社会变革发展的进程,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趣味、观念理想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在崇尚古典精神,在对文人精神操守的同时,要以达观的心态,以博大的人文胸怀,善待生活的每一天,用自身的学养来寻绎、挖掘、解构、重新组合,寻觅文人画内在的精神轨迹,倡导树立盆景文化品味大框架意识,而不是类式形态的框定。同时,结合盆景材料特质、技艺手段、造型法则,创造性地追求表现一种清逸、素雅、澄静的新文人田园牧歌景式和坦然直面豁达超脱品格的韵律与格调,兴许,“文人树”或“文人盆景”的走向能渐入佳境,兴许,如同贺淦荪先生所希望的“中国盆景将真正步入艺术的殿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