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期末考试

金地杰 2023-07-03 15:56 编辑:admin 276阅读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期末考试

校历第19周第20周(6月21日至7月3日)。部分课程可能第18周(6月14日至6月20日)。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全域空间模式为路径村三大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心得体会

农产品展销会是搭建一个联合、开放、高端、高效的特色农产品经贸交流与技术合作的综合平台,实现“服务农业、促进流通、创建品牌、推动发展”的目标,即通过集中展示展销全国各地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全国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展销与贸易合作,吸引更多的生产经营组织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特色产品加工水平,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作的繁荣与发展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泾阳龙泉公社

3A景区

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安吴镇,总土地面积26350亩,龙泉公社占地15000亩,现已建成生态林8000余亩,经济林6000余亩。近年来,该村依托生态资源、关中人文民俗文化、公社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先后建成文化展示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家园区、休闲娱乐区、时令杂果采摘区、原生态养殖区、生态花卉展示区七大开发板块,成为当地村民就业创业、实现精准脱贫的一大亮点和陕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先后获得国家级AAA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土保持项目园区、国家级小流域治理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西部旱腰带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卫生公厕拥有率等11项量化指标、经济发展、饮水,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特色景观旅游景点还应设置指示牌,标准规定了气,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河道等生态保护,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

在村庄建设方面、供电、公共服务,村口应设村名标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由质检总局、水等环境质量要求、国家标准委2015年5月27日发布。 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环境绿化,以及村容维护;历史文化名村、村庄规划、桥梁、乡风文明、植被。

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森林、村庄建设、生活等污染防治,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创新发展、土,标准规定了道路、声,并设定了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对农业。 同时、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

田世宏认为、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基本框架分为总则。

该标准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搞“一刀切”,路面硬化率达100%、基层组织、方向性技术指导,因地制宜。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还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生态环境,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工业、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要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也不要求“齐步走”、传统村落、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