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国到工业大国

金地杰 2023-07-03 16:16 编辑:admin 194阅读

一、从农业国到工业大国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毛泽东在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这一方针,反映了农业和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两大经济部门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客观经济规律。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农业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化的基础,农业发展使一部分劳动者脱离农业劳动从事其他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从而使社会分工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得以从农业中逐步独立化出来;农业为工业及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等基本生产资料,成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能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工业品提供市场;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能为工业及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不断输送劳动力,促进他们的发展。

以工业为主导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工业能为农业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经济提供物质条件;能生产装备轻工业的成套机器并提供原料,促进轻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为运输业、通讯传播事业、建筑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能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部门提供科学实验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各种实验手段;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

中国是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大国,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发展其他事业的前提,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更有特殊意义。

二、从农业到工业的智慧生态有哪些

农业生态的研究方向:

1.更新自然资源采取节约型技术,对不可更新资源采取替代技术,对农产品采取绿色有机技术,对污染物采取环境友好型技术,用整体布局、循环体系、多样性利用等模式,构建生态农业系统,全面提升农业的产品、环境和精神文化服务功能。

2.生态农业是基于新世界观、价值观下的新经济,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本和智慧创造财富的新型产业,是融合生产与生活、修心养性的产业,是有限市场化的小规模经济的农业,而最大限度利用新能源是生态农业主导方向,生态农业与乡村文明共生发展是中国生态农业最大特色。

3.生态化农业要坚持“技术规范”与“制度建设”两条腿走路,注重区域生态问题的针对性、同类生产产业的代表性、具体操作方法的规范化、监测评估操作的可行性、红线限制行为的权威性、绿灯鼓励方向的有效性。

4.要研究建立支持生态农业建设的经济政策,来鼓励采用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使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

三、农业到工业转型的标志

工业1.0时代

工业1.0时代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最早由英国发起。工业1.0时代以蒸汽机为标志,是机械制造的时代。从这个时代开始,在蒸汽的驱动下,以机器替代人力。经济社会也由农业、手工业转型到工业。

工业2.0时代

工业2.0时代自19世纪后期开始,是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工业1.0时代的水力与蒸汽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厂迫切需要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开启了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标志着工业2.0时代的到来。工业2.0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有发电机、内燃机、电话和飞机。

工业3.0时代

工业3.0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是信息化时代。以PLC、PC应用为标志,主要产物有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原子能、互联网、航天技术、人工材料等。工业3.0时代进一步提高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程度。

工业4.0时代

工业4.0时代是德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就是国内提倡的两化融合,目前德国已将工业4.0列入了战略规划,预计在10-15年内实现初步的工业4.0状态。工业4.0时代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将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的网络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工厂的智慧制造。工业4.0时代将赋予机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智能维护,对产品进行生命全周期的管理,并进一步满足生产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工业4.0时代,机器将进一步取代人工,并实现万物互联。

工业1.0时代发展到4.0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也带来无数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发展中把握机遇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农业是立国之本,商业是富国之本,工业是强国之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新中国之所以能够从建立之初的一片废墟上发展到如今的强盛与伟大首先依靠的是农业,而且能够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首先依靠的是农民,迄今为止,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依然离不开广大的农民工。

五、中国从农业到工业

工业化后期阶段。

1978—1988年(或1949—1988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激活期,

1988—1998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飞期,成为全球纺织业中心和重镇,

1998—2008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激活期,成为全球轻工业消费品制造的世界工厂,并通过煤炭、钢铁和基础设施“三位一体”繁荣激活第二次工业革命),

2008—2018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起飞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机械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比如汽车、轮船、高铁,开启金融业的繁荣和人民币国际化,在多个科技前沿点引爆能源、信息、通信、计算、动力、材料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并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激活期) ,

2018—2028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农业机械化、城镇现代化,在能源、信息、通信、计算、动力、材料等方面全面引爆科技革命,金融业全面繁荣 ,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人民币取得支配地位,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起飞,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同时进入以成熟医疗和健康产业为特征的福利时代),

2028—2038年(成为重工业技术的世界领袖,在信息技术上赶上美国),

2038—2048年(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实质性工业技术和主要基础科学方面全面超越美国成为技术创新的全球领导者)。

六、从农业时代 到工业时代 再到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数字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数字化#业利用数字技术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价值,加快推动了各行业的数字化变革。

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的数字化变革。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变,农耕技术开启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演变,如今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变革,孕育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七、农业向工业转型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文化上的民族化等内容,涉及到社会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经济运行模式、伦理道德,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核心之一是经济上的工业化。

中国的现代化涉及到社会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经济运行模式、伦理道德,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过程从鸦片战争以后就逐步开始了,并且基本上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次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

八、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