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统治时期的统治形式?

74 2024-06-01 06:02

一、汉朝统治时期的统治形式?

西汉的政治制度又分为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

1、中央制度:

又叫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出于加强皇权、弱化相权的目的,设立内朝逐步对相权进行削弱,并通过频繁更换宰相以及以细事诛杀宰相来加强皇权、树立自身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内朝的设立在完成上述目的之后,在汉武帝统治期间对外战争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内朝作为一项制度其自身的就不是完善与成熟的。内朝具有根源于皇权的巨大的依附性,脱离皇帝领导,内朝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存在。

同时,宰相不得过问内朝事务,也使得内朝成为政权内部一个相对于外朝的独立单位。除了丞相制度外,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政务和监察,与丞相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郡县官制承袭秦代,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恢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统治机构。

2、地方制度: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以上就是西汉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西汉的政治制度基本是在秦朝的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革的。所有,又史称“汉承秦制”。

二、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背景?

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

农田水利得到很大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经济作物。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

三、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农业新的发展变化: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专门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户出现。  扩展:  宋政府的政策以及行为:比如有奖励农耕的政策,对广大农民进行激励提高了其劳动生产的积极性,还科学的推广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比如着力推广占城稻等)……   宋代南方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最著名的有占城稻(越南)和黄粒稻(高丽)。当然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它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北宋之初传入我国福建地区。占城稻有很多优点,以耐旱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著称。  关于占城稻还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无粮可产,宋真宗便遣使于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旧量器单位容量为10斗)分给江淮两浙地区播种。不久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专门除草用的弯锄,碎土疏土用的铁耙,安装在耧车上的铁铧……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此外,在水利灌溉方面主要出现了龙骨翻车等工具。由此可见,宋朝的农业技术比隋唐时期是有很大的提高。  宋朝的土地田亩制度也是很先进的。宋代由门阀私有制和国家分配土地制转变为土地自由买卖和契约化,导致世族门阀的消失,使魏晋以来盛行的"庄园制度"为地主制度与小农耕作所取代,佃农从此更加自由了。至于国家方面以减轻土地兼并调节贫富不均来施政,避免了非常化的恶性循环。宋的土地政策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国有土地虽仍存在,占全部土地的小比例,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国家只收登记费用。自由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均田制也随之彻底瓦解。私人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渐发展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占有制,形成了“千年土地八百主”的局面。至于租佃的契约则多半由私人之间决定,非常自由。租佃制普遍发展,这种情况和体制一直被延用到清朝末年,可见其先进性。  由于均田制的废除,国家对社会的干涉不再是平均地权,而是对小农作出贷款。即是提高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而不是搞平均主义。这些是王安石的主张。

四、为什么发展农业能巩固统治?

发展农业能够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因为农业为本,只有把农业发展好了,百姓能够吃得饱,让他们安居乐业,才不会想着起义与造反。

此外,农业是封建王朝进行税收的主要来源,封建统治者通过百姓耕种土地获得的粮食来征收税收,用以供养士兵和统治者阶级。

五、日伪时期亚洲最大的电厂在哪里?

阜新发电厂 曾是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阜新发电厂始建于1936年经历了日伪时期和国民党时期,新中国成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阜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

六、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发展史?

1603年,日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德川家康,耗时18年歼灭各地诸侯,以征夷大将军之职一统日本,定都江户,开启了架空天皇,统治日本的幕府时期。

到1868年2月12日,最后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逃出江户城,宣告幕府终结,264年的幕府时代里,共产生15个将军。

15个将军,264年,与大名、天皇、平民和外国列强,形成了左右日本历史的4大力量,在彼此博弈中小心前行。

在1853年佩里叩关之前,外国势力没有什么干涉,日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天皇+将军的二元权力结构——

天皇至尊,将军至强;大名分权,将军集权。

天皇以宗教之神名分存在,在民众中具有万世一系的极为尊崇的地位,将军以国家的CEO存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全权在握,但唯一缺少的就是文化宗教层面的“名分”,因此将军至强,而天皇至尊也

七、唐宋时期农业的发展共同原因?

唐朝中晚期和宋朝时期,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

农业发展的原因是:①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 ;②中原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③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⑤南方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八、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1.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铁和刚的冶炼技术成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应用。

2.牛耕技术的推广。

3.精耕细作的传统开始形成。许多农业技术已经与近代很接近。

4.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农田水利灌溉水准大幅提高。

5.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出现。

九、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到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农业耕耘技术,水利技术,良种培育技术都有所提高。

第二,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开垦面积增加,第三,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鼓励。

第四,政府的税收政策调整。如明末一条鞭法,清初摊丁入亩,地丁银政策,人头税被废除等,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外这一时期,政局相对平稳,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再加上外来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传入,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总之,以上种种因素使得明清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十、关于宋代时期农业发展的作文

宋代农业尤其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代南方的农业有很大发展,稻米产量居世界首位,有先进的秧马等插秧工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