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金地杰 2023-07-19 07:06 编辑:admin 298阅读

一、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1、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因此,用地单位在初步选定某农用地为建设用地后,应首先向国土资源局、建设部门、规划部门咨询是否符合该农用地的各项规划。

2、确认该农用地可以用于建设,再根据建设部门的要求,进行和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向建设部门提交用地申请,建设部门审查符合的,颁发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缴纳选址规费。

3、用地单位持该《选址意见书》向同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预审申请,由该国土资源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

4、用地单位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向建设部门、环保局等办理立项、规划、环保许可等手续,并缴纳各项审批费用;

5、用地单位再持以上审批文件,向原预审的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用地的正式申请。

6、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分不同类型,经各级人民政府审批。

二、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办理:

(一)实施主体申报需求

1.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或经营者申请实施耕地转换,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应当经承包农户书面同意,由发包方向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申报耕地“进出平衡”需求。项目预算中应当明确垦造耕地费用。

2.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下达退耕或国土绿化(含绿化带)任务实施耕地转换的,应当明确实施位置,带位置下达退耕造林任务,并明确转入耕地位置,所需垦造耕地费用纳入项目预算一并安排。

(二)乡镇(街道)编制“进出平衡”方案

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每年四季度汇总本辖区内第二年“进出平衡”需求,编制本辖区内耕地年度“进出平衡”方案,于当年年底前报区人民政府,申请纳入全区“进出平衡”总体方案。方案应当明确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时序和年度内落实“进出平衡”的具体安排,本辖区内不能落实年度“进出平衡”的,应当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在全区域范围内落实年度“进出平衡”的需求,由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三)乡镇(街道)“进出平衡”方案审批

区人民政府组织区规划资源、农业农村、财政、林业、水务等部门,对各乡镇(街道)“进出平衡”方案进行审核,汇总全区耕地转换的规模、布局、时序和年度内全区落实“进出平衡”的具体安排,统筹跨乡镇(街道)“进出平衡”情况。对于确认可落实“进出平衡”的,区人民政府出具同意纳入全区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的意见。

三、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一、针对城乡差距问题。

(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重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城市相同的发展机会,鼓励企业因地制宜的到农村地区投资建厂,发展特色农业模式,带动当地农村居民就业。

(二)让9亿农民从扩大内需中受益,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具体措施有: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帮助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

二、针对地区差异问题。

(一)国家侧重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法律、政策等配套措施保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落实。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技术、人才的流动,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要立足自身实际状况,利用当地区域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的经济产业;不要盲目接受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秉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规划产业结构,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针对“就业难”的问题。

国家切实贯彻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重企业无故辞退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增加其违法成本,从法律政策层面上减少劳动者失业的风险

四、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党和国家首先,要加大医疗体制改革,要下大力气整治医疗领域的“积病”,要敢于在利益集团身上“动刀”,净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环境。

五、由于收入差距、贫富分化的拉大,引起的社会矛盾、社会不公等现象的解决措施。家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变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铲除城乡差异的根源。

六、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树立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观,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同时,要在立法层面保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恰当,规制有据。相关环境执法部门严格贯彻环境监察标准和环境规制制度,增强执法的主动性、灵活性。重视对公民的环保宣讲,实施环保进社区等政府活动。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要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主动创新工艺技术,根据自身实力,相应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环保指示,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对于普通民众,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土地分类》的划分,设施农业用地属于其他农用地,不属于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将设施农用地具体划分为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

1、生产设施用地:工厂化作物栽培用地,包括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温室,或是PC板温室等;禽畜舍用地,包括有机物处置设施、绿化隔离带等;水产养殖池塘及水渠等设施用地;育种、育苗场所及看护房。

2、附属设施用地: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检验检疫监测、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设施以及必要管理用房用地;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收集、存储、处理等环保设施用地,生物质(有机)肥料生产设施用地。

3、配套设施用地:是指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包括: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用地。

扩展资料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1、附属设施用地规模不得超过标准,其中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

2、农业设施建设要合理选址,要依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设施建设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3、 鼓励集中兴建公用设施,县级农业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过程中,相互联合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兴建粮食仓储烘干、晾晒场、农机库棚等设施,提高农业设施使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参考资料

五、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的发展

农业装备的方向就是去那些大型的机械厂工作当一个机械设计师也是可以的

六、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意义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一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重要性二

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然而,由于过去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中国基础设施的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跨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紧迫。

重要性三

承认差距,必须有所作为;面对机遇,唯有主动出击。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家将启动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这是中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抢抓的意识,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全国要形成一盘棋,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积极搞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牢牢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重要性四

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基础设施建设须有大手笔和大动作。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尤其薄弱。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将政府基本建设的增量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特别是要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重要性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仍是一道难题。观念决定“钱”途,改革才有出路。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打破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行为,采取BOT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