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金地杰 2023-07-03 18:35 编辑:admin 267阅读

一、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可行性

(1)总体要求

制定保障发展休闲农业的相关政策,要深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经营主体守法经营、城乡居民文明休闲的发展格局。

(2)基本原则

①以农为本、科学规划。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废弃矿山和农村空闲地发展休闲农业,不得滥占耕地。

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大中城市郊区、名胜景区周边等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

③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要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力度,制定规范标准,引导行业自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④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

⑤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成为调整农业结构的唯一途径对还是错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在很早就把未来农业方向定义为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农业,休闲,大建康,美学等多学科综合的新兴体验式经济模式。

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义

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交叉融合是指农业产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与文化旅游产业相互改变产业链的过程,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的无形要素也跨越其产业边界应用到农业产业,对相应功能模块进行创新的过程。

▶农文旅融合能够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

如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农业体验、农村服务业等,让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体。

▶农业产业基于资源平台将其农业休闲、体验、观光等新功能应用到旅游产业的产业链中,就产生了农业旅游类产品。

▶旅游产业将其旅游文化、旅游宣传、游客消费等功能应用到农业产品产业链中,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产品销售与体验,就能提升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五、发展休闲农业的经济意义

海丰县鲘门镇民安村村民李兰泉,1983年承包林地造林至今,面积约1600亩。1999年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规划期间,将我苦心经营的林木划入生态公益林范围,若干年来竞将国家林业补贴款拨给民安村干部私分,侵犯了本人的合法权益。

2016年开始,我向上级要求归还我种植的林木权属及补贴款的请求,上访和信访反映合理请求,鲘门镇政府及海丰县林业局有关领导对我合理请求置之不理,竟是另立名目,对我恶意的攻击和陷害,违背了信访条例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 2018年12月3日和12月6日收到海林罚决字【2018】第62号《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各一份,并罚款1480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七条。我认为海丰这些赃官无法无天、丧尽天良、是害群之马,无法让人信服。

我本人的请求是办理我种植的林木权属证和林业补贴。如海丰县林业局利用权力打击林农。1999年偷偷划入生态公益林,没与我林权权利人协商。面对问题和矛盾“躲着走,绕着走”、“互相推、踢皮球”,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群众的诉求无动于衷,不办实事,这就是渎职。

六、发展休闲农业的目的和意义

日前,《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意见》指出,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到2022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富农惠农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意见》明确了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项措施,包括加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领,优化乡村旅游区域整体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创建旅游品牌,加大市场营销,培育构建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注重农民受益,助力脱贫攻坚,探索推广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意见》提出,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包括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按规定统筹的相关涉农资金可以用于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用地保障,鼓励各地按照相关规定,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支持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再利用、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乡村旅游;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乡村旅游纳入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对县、乡镇党政领导发展乡村旅游的专题培训。 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消费的重点领域,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相当于人均出游1.8次;旅游消费超1.4万亿元,同比增长27%;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夏家勇院长认为,2019年,国家将继续通过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国家将继续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帮扶、金融支持、电商扶贫营销、人才培训、回乡创业鼓励等方面,创建、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