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碗豆如何种植技术?

291 2023-12-25 03:23

栽培技术要点

野豌豆宜秋季早播,由于当时温度较高(17~19℃),出苗快,能充分利用越冬前的有效积温,早扎根、多分枝、幼苗生长健壮,抗寒力强,鲜草产量高(试验看出8月下旬播种的亩产鲜草达3000公斤,较以后各期播种的增产35.55~96.09%)。适宜播种期应在8月底至9月底,最迟不超过10月底。

千粒重23~35克,最大可达40克以上,平均每公斤种子为35200粒左右。增大播种量,匀播密植。根据各地经验,每亩基本苗在5万~10万株,才能获得高产。每公斤种子按4万粒,成苗35~50%计算,每亩需用种3.5~6公斤,在此范围内根据条件好坏而有所增减。水田、薄地、粘土、墒情差、整地粗放、播期迟以及套种时要加大用种量,一般4~5公斤。相反旱田、地肥壤土、墒情好、整地细、播种早盼种子田,可减少至3.5~4.5公斤。旱田以条播为主,行距以20~30厘米为宜。

增施肥料,以磷增氮。野豌豆施肥宜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磷肥为主,氮肥为辅。磷肥主要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野豌豆在苗期或根瘤活动旺盛期,磷能刺激根瘤菌的繁殖,帮助根瘤的形成,增加固氮的能力,并能促进广布野豌豆根系的发育。根据试验,亩施过磷酸钙5~15公斤,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9.99~46.21%,每公斤磷肥增产鲜草24.18~100.05公斤。亩施钙镁磷肥12~28公斤,较对照(不施)增产3~6倍。

栽野豌豆,一接种根瘤菌(与蚕豆、豌豆根瘤菌同属一族)也很重要。接种比对照可增产20~30%。此外,增施钼肥也能促进野豌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用0.5%的钼酸铵浸种1~5小时,促进其分枝数和鲜草产量较对照增加8.99%。

野豌豆的管理,主要是调节土壤水分,水分过多需行排水,过低宜适当灌溉,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鲜草高产的重要条件。

野豌豆的种植在我国多采用稻、豆轮作;此外,还有粮、草间套复种,粮、棉、草间套复种,粮、油、草间套复种,粮、茶、草间套复种及果园套种等多种形式,具体作法,视各地条件,因地制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