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史简述

金地杰 2023-07-04 01:47 编辑:admin 73阅读

一、中国农业发展史简述

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始于新石器时期,当时已有粟、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麻、苎、葛等纤维作物等。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终于形成了粮食以稻麦为主,油料以大豆等为主,蔬菜以多品种为主的古代本土农作物种植布局,这是我们今日作物布局的历史依据。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我国先民创造了丰富的栽培技术,推动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南北方自古就已分别形成了以“种稻饭稻”和“种粟饭粟”的农耕饮食文化

二、中国农业发展史教案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

但是华南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

华南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

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

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三、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出现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贾思勰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终于写成了这本农业科学技术巨著。

 

  书名中的“齐民”是指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

 

  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四、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出现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作者氾胜之,是生活在西汉末期的著名古代农学家。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筛选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但现存的版本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而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五、中国农业发展史总结

夏、商、周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时期,中华农耕文明的基本特质大致定型,传统农业的基本要素初步具备。

春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奠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

六、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出现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系统地保存了古代农业技术的精华所在。

七、中国农业发展史手抄报

24节气我知道的手抄报内容:

一、什么叫24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至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八、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1.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们完成了对手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现象,公有制经济的建成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两弹一星工程。在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主持下,我们先后研制出来东风弹道导弹、原子弹氢弹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负责任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