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智慧农业

金地杰 2023-07-09 07:21 编辑:admin 292阅读

一、绿色农业智慧农业

1、数字化发展趋势

以信息技术带动乡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在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第二阶段的2021年将不再是一个口号。

《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已经公布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对抓紧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且农业数字化,也就意味着农业将向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靠拢和细化: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进行“三位一体”革变。

具体来说,很多时候农业需要靠天吃饭,种植大多时间依靠以前的经验,什么情况该浇水了,什么时候该施肥了,对一大部分农业从业者来说都是凭经验判断,让种地充满了不确定性,数字化、智慧农业的存在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举例来说,钉钉数字化管理对农业管理板块都能起到系统的规范作用,很大程度地减少沟通成本,加快了办事效率。

比如在农场设计方案的时候,可把细目分为客户、项目名称、预算、现场勘探、设计阶段等让填报人填写上报,面积、坡度、落差、种植株距、水源水质等都悉数记录。

设计方案提交上来后,设计师根据需求细磨滴管壁厚、滴头距离、流量和系统配套等问题来进行设计、改进和反馈,整个流程只需要钉钉上的审批功能实现。

2、品牌化发展趋势

201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2020年已超1万美元。

全球经济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开始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为新时代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提供了最好的时代机遇和发展土壤。

毫无疑问,品牌化便是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最重要的趋势,各省、市、县品牌建设可谓你追我赶,热火朝天。

宁夏枸杞、吉林大米、湖南茶油、寿光蔬菜、盱眙龙虾、横县茉莉花、勐海普洱茶、容县沙田柚、兴安盟大米、伊川小米、乌兰察布马铃薯、盐池滩羊、洛川苹果等都是在最近几年异军突起。

3、融合化发展趋势

从产业深度出发,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第一产业的种植和养殖,第二产业的食品原料加工,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快消食品,还可以是第三产业的休闲、观光、亲子活动,以及健康养老、创意文化等。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链上多点增值,有搞种养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销售服务和在第三产业上进行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亲子、文旅等延伸价值的,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增收。

这个版块的例子都不用列举,大部分农场主都是朝着资源融合方向在做,只是一部分人还在夯实第一阶段,有的已经先走一步来到了三产融合的关卡,具体如何做好,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但是资源融合已经势不可当。

4、冷链化发展趋势

为保鲜而创造的低温环境有可能给病毒的存活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疫情让冷链成为了焦点。

同时,生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的高级化、精准化、品质化发展。但就目前冷链的发展情况来看,数量多但是缺乏体系的管理且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欧美国家的冷链物流来看,它们除了有好的政策提供红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技术运用到了冷链物流的建设体系中来,比如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冷库、自动分拣、GPS技术、真空预冷或冰温预冷技术等等,从而提高了冷链的整体效率及产品的保鲜度、安全性。

他们会将容易腐烂的农产品直接承包给行业优秀的冷链公司进行托管,让运输工程专业化,保证农产品的保鲜度和食品安全,同时降低了成本。

如何缩小中外农产品冷链技术和水平的差距,怎么进行升级,将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农产品发展关键的一环。因此,冷链体系的发展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5、定制化发展趋势

定制化存在于各行各业,农业也不可能除外,并且已经如火如荼。

“定制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载体,用会员制拓展用户,是一项顺应新需求的农业模式。它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还可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观光、消费,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其核心点包括:

1.城市消费者成为中小农业企业会员

2.中小农业企业按照约定生产并按时配送农副产品

3.农旅结合的一种,会员可以定期来到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简单来说就是打破过去传统的消费模式,“我有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你就消费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拉式供应链应运而生。“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你就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

“以销定产”模式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和升级,值得每一个农业人去思索和实践。

二、农业绿色智慧发展的研究现状

今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二条专门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绿色投入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举足轻重。农业绿色发展将成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中最突出、与大众连接最紧密的重要一环

三、智慧农业设计图

包括重视用户体验,鼓励用户参与,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产品的层级化、品牌化以及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

四、智慧农业图片高清图片无水印

智慧农业和农学是农业领域的两个概念,它们有以下区别:

1. 定义: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效率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农学是研究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学科,包括对农作物、养殖动物、土壤、气候等农业要素的研究和应用。

2. 应用范围:智慧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还包括水资源管理、气象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和工程等方面。农学则更专注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动物饲养、土壤肥力和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

3. 技术手段:智慧农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农学则侧重于农业的生物学、环境学、土壤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

4. 目标:智慧农业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农学的目标是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农业和农学是可以相互关联和结合的,在实际应用中,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学的科学支持和技术指导。智慧农业可以利用农学的成果进行精准的农田管理,而农学也可以通过智慧农业的技术手段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五、智慧农业绿色技术创新联盟

川农以下三个方面的实力使得它成为211。

1、凭借着农林类靠前的排名、综合排名全国前150名

1)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中,四川农业大学位于全国141名;

2)在校友会2020四川省大学排名中,四川农业大学位于全国第120名,全省第6名。

3)在校友会2020中国农林类大学排名中,四川农业大学位于全国第9名;

2、凭借着较强的学科总体实力、不输同类院校的王牌学科

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农业大学共拥有畜牧学1个学科被评为A-,作物学、风景园林学等8个学科进入B类,园艺学等3个学科进入C类。

2)在ESI全球学科排名中,四川农业大学共拥有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

3、凭借着较高的总体就业率、不输高排名院校的平均薪资

1)根据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2019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率为92.45%,其中本科生的就业为92.23%,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17%。

2)数据中显示,四川农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232元,其中,薪资为4000-6000元的毕业生占比最高,具体为40.03%。

六、智慧农业的图片

1、有可能是因为网络不好导致人脸认证失败,可以换个好点的网络连接,重新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2、可能是手机信号不好,可以到信号好的地方再重新尝试。

3、可能是进行人脸识别时所处环境背光,或者光线不充足,建议到光线充足的地方重新进行验证。

4、可能是客户有刘海,或者戴了眼镜,遮挡了面部导致的。可以把刘海梳起来或者摘掉眼镜,确认面部无遮挡之后再重试

也可能是没有按提示做出指定动作或说出指定口令,在重试的时候就要仔细遵循系统提示进行操作。还是不行的话,可以带上个人身份证、居住证明、经济收入证明等相关资料到农行线下网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