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

金地杰 2023-07-09 05:04 编辑:admin 247阅读

一、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

“八类重点人群”是指:脱贫户、农村低收入人群、分散供养特困人群、农村低保户特别是新纳入或申请未纳入低保的农户、农村残疾人家庭特别是有多个重度残疾劳动力人数不足的家庭、有多个子女(3人及以上)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有大额刚性开支的家庭、家庭主要收入为务工收入且受疫情影响导致收入不稳的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等情况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

河东乡乡村振兴分管强调“这八类人群基本囊括了当前我们农村人口中易出现致贫、返贫风险的大部分人群,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大家下村入户摸排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收入方面;二是两不愁、三保障方面;三是大额刚性支出方面。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存在问题的农户,村里在信息摸排时需要详细核实情况并上报至乡里业务口,乡里会组织及时上门进一步情况核实,做好‘应纳尽纳’工作。”

本次大摸排行动时间紧、任务重不仅村干部上门,更发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帮扶单位,真正做好不漏一户、摸清底数、施策精准。同时建立好重点关注人群台账,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农业助力脱贫的意义

产业扶贫作用:

产业扶贫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项根本性和长远性重要举措, 是从短期效益到长期效益、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路径;同时,通过产业发展也可以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反过来支撑其他的扶贫措施。可见,产业发展是富民强县的最根本举措。然而,伴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产业扶贫和扶贫产业发展暴露出了诸多不足,尤其是不可持续的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大型企业为发展龙头,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进而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产业扶贫必须以“精准”为核心,做到产业扶贫精准化,就是要通过扶贫措施将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产业项目, 激活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对于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农户。其中,政府不直接参与产业扶贫,而是通过招商引资、分发政策补贴等方式间接参与,而企业和农户是直接参与主体。从参与程度来看,产业扶贫模式可分为基层组织带动、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三种模式。基层组织带动模式是由村集体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带头建立的产业扶贫模式,主要包括“村集体+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帮扶措施有土地流转、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等;合作社带动模式是由合作社牵头组织的产业扶贫模式, 主要包括“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形式,帮扶措施有吸纳社员、资金入股分红、产业托管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是龙头企业牵头和其他主体参与形成的扶贫模式,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帮扶措施有就业帮扶、入股分红、产品代销等。

产业扶贫的根本目标是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其本身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性,既要满足当前脱贫攻坚需求,也要具有今后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能力。

产业扶贫困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一是产业定位不精准,发展思路不清晰。这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同时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产业选择极其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今后发展的走势,所以必须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然而,从调研中看,许多地区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自身特点, 很难选择适合自己实际的产业;再就是盲目跟风,因其他地区发展某产业获得了可观收益,就发展相同产业,完全没有考虑该产业是否适合自身特点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很多地区在产业规划方面没有足够认识,无法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只能凭借已有经验走一步看一步,面临巨大风险,容易导致产业发展失败。

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在基层组织带动、合作社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三种类型的产业扶贫模式中,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强。但目前普遍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多数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分散经营,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这种现象产生了多种不利影响: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扶持, 规模小的企业或合作社无法正常盈利,需要依靠政府资金扶持才能生存,属于“输血式”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并且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产业带动脱贫能力有限,企业或合作社在无法正常盈利的情况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能力必定大打折扣,拖延了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再就是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注定会被淘汰,对当地的扶贫开发工作、经济发展、民生发展都会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三是产业“丰收不增收”。产业扶贫发展的产业大多停留在第一产业层面,一般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村地区农业基础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第一产业,但会经常遇到“丰收不增收”的难题,即农产品的产量高、收益低。该难题与农产品附加值有直接联系,未经加工处理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附加值较低,即使销量不错,所获得的收益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从产业结构层面看,很多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完整产业链,产业链条偏短,仅靠简单的初级生产很难获得良好效益。

四是产业的市场选择导致市场风险大。由于扶贫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存在蛛网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例如,某农产品在第一期中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以此往复。蛛网效应之所以会经常发生,是因为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时容易出现跟风现象, 若是某产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高、收益好,多数人会跟风发展该产业,使得产量大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亏损严重。由此可见,市场选择决定了市场风险。只要是市场选择,就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五是扶贫主体与扶贫对象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企业通常不愿意吸纳贫困户,他们吸纳贫困户只是为了获取政府的扶贫政策补贴,并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另一方面,贫困户的思想认识也不到位,部分贫困户受制于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无法参与产业发展,还有部分贫困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在产业扶贫中,由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以致贫困户利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产业发展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大部分利益流向了企业和产业大户,贫困户没有获得应得的利益,出现了“扶富不扶贫” 的现象。

基于此,为了解决产业扶贫精准化和扶贫产业发展问题,必须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针对贫困农户的能力和需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发展农业助力脱贫的措施

主要措施有:

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3.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

4.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5.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6.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7.深化信息惠民服务

8.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9.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

10.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1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强化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

四、发展产业助农脱贫

农匠优品助农是真的。

这满载物资的货车是农匠优品的关心和祝福,更是想在一起、赶在一起、赢在一起的农匠精神的生动诠释。从企业成立之日起,农匠优品一直做着扶贫助农、爱心捐助的事情,每一份产品都包含了“助农、兴农、为农”的意义,每一次善举都承担着沉甸甸的企业社会责任,目的都在于回馈更多的老百姓。

五、抓农业产业稳脱贫

2021年农村还是有扶贫项目资金的。

2020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农村攻坚脱贫战略,进入到2021年后,随着农村攻坚脱贫战略的结束,中国已经出台了“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会大力推动农村农业改革发展,同时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也将会与巩固攻坚脱贫战略成果结合起来。所以2021年开始农村扶贫战略也将会进行调整,将以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为基础,逐步带动农村居民实现增产增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1、低保补贴未来会取消吗?

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调整,在2020年攻坚脱贫战略已经基本结束,很多农村居民都认为农村低保也将会取消了,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对于已经摆脱贫困的县将会设置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所以依然会加强对农村脱贫群体的保障力度,也并不会取消低保,为了巩固农村扶贫成果,依旧会为已经脱贫的贫困群体发放农村低保等补贴,稳定期脱贫成果!

2021年后,农民迎来了两个好消息!

2、补贴将再度提高

2021年中国发放的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就高达1561亿,相对于2020年,补助资金提升了100亿元,可见随着巩固攻坚脱贫战略工作的开展,中国给予农村居民提供的补贴也在逐步提高。除此之外,进入到2021年之后,各地农村都在纷纷上调城乡低保标准,部分地区低保补助上涨了8%,以此加强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帮助其稳定脱贫成果,逐步通过乡村产业等改革,实现稳定脱贫!

3、社会保障福利逐步完善

在攻坚脱贫战略结束之后,中国也在逐步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国家也指出还将会加大对农村低收入与群体的保障,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可见未来中国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将会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