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的举措

金地杰 2023-07-09 18:16 编辑:admin 73阅读

一、推动乡村振兴的举措

一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提出拓展乡村多种功能,通过全产业链

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保持战略定力

,制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举措,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而且这个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长江、黄河流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提出具体要求。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围绕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既要建设繁荣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六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做好乡村振兴战略

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二、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意义

山东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巩固基础、发挥优势、增添动能,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担负起农业大省的责任,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了贡献。

二、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出台现代农业强县系列激励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力量。

三、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精气神不断提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各地尊重规律、勇于创新,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全省涌现了一大批“点、线、面”“县、乡、村”“企业、园区、基地”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齐鲁样板群”。

三、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建议

保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乡村振兴。

首先,保险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减少农户的预算约束,增加灾后可支配收入,最大程度缩减农户应对风险的不可控而进行的储蓄,转变其储蓄和消费行为。

其次,保险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风险保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持。

此外,保险还可以通过“保险+信贷”的创新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三方共赢。

总之,保险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风险保障、乡村治理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振兴。

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具实施的项目有:

一、加力推进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

1、推进主体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行政区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

2、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

3、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支持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新创建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4、促进加工装备升级。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引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鸟枪换炮”、生产流程“机器换人”、营销渠道“电商换市”,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研发推广一批有知识产权的加工关键技术装备,指导相关社会组织推介中国100强农产品加工企业。

5、加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使产品通过后整理适宜进入精深加工。鼓励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认定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6、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乡村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种养加循环一体化,建立乡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推进清洁加工,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节能减排。推介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三、聚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7、加快开发特色资源。编制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

8、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种植基地、配套发展加工物流,推动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项目实施范围,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基地。

9、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稀有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认定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0、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发布一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名录。开展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电商化“三化”试点示范行动,实现营销扁平化、质量可追溯。

五、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措施

1)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背景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2)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没有人不行,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3)投入保障,乡村振兴没有钱不行,财政优先保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

4)加强管理和服务,强化党的领导,乡村振兴是党的一把手,是主要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