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

金地杰 2023-07-09 19:57 编辑:admin 152阅读

一、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

要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

二、十四五时期农业发展方向

会议指出,工业和信息化战线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主力军,又是基本实现“新四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排头兵和第一方阵。“十四五”时期,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任务,一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四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五是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生态。

要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会议提出,2021年要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增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关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接受采访表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新兴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传统产业仍然是制造业的主力,面临着较大增长和转型压力,加速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愈发重要。

赛迪集团总经理兼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表示,中央近两年一直在提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链的提升和现代化都是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由大到强的必然转变。

中国解决产业链安全,并非所有环节都要本地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秦海林表示,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突破才是重点,其他环节更多是要全球化。天然橡胶网

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

会议明确了2021年产业链优化重点: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

2021年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会议提出,2021年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提升软件支撑能力。

对此,项立刚认为,在科技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项立刚表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新兴业态。同时,数字孪生(物理世界在虚拟世界中的镜像)应用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制造业的重要趋势,5G、云计算平台也正在推动催生更多的智能工厂。

三、农业十四五发展设想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为促进生态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确目标,实现“五个明显”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将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还不足、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等,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到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而言,要实现“五个明显”。

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耕地、水等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退化耕地治理取得明显进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的农业生产制度初步建立。

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耕地生态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快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大幅提高。

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农业减排固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用能效率有效提升。

聚焦关键,“三加强、一打造”

农业农村部介绍,聚焦绿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提出了“三加强、一打造”重点任务。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与“二调”相比,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规划》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退化耕地治理。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75亿亩;“十四五”期间累计治理酸化、盐碱化耕地1400万亩。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同时,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生产环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工环节,坚持加工减损、梯次利用、循环发展方向,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加工利用;消费环节,健全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农产品过度包装治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添动能

“针对科技方面的短板,《规划》提出强化科技动能,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推进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加强绿色科技基础研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完善绿色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升级,加快绿色高效技术装备示范推广;建设农业绿色技术创新载体。

加快绿色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和绿色技术先行先试,引导小农户应用绿色技术。

加强绿色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鼓励广大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创新创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绿色种养,提供专业化全程化绿色技术服务。同时,培养绿色技术推广人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作用,增设农业绿色发展专业,在生产一线建立科技小院、实习基地,指导科研人才参与绿色技术推广。

四、十四五农业发展计划

运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

五、十四五农业发展机遇

推进绿色投资生产建设

六、十四五农业发展思路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大会审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耕地保护目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 “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七、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农村现代化才能立根铸魂,生态是乡村的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村农业发展才能延续,农村环境才能生态宜居,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基石,只有凝聚乡村力量,才能全面振兴乡村,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