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慧农业产业链建设的意见

金地杰 2023-07-18 18:00 编辑:admin 285阅读

一、加快智慧农业产业链建设的意见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随着新型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精准农业正在向智慧农业迈进。

“智慧农业”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技术手段也更加丰富,应用场景也更多样。智慧农业不仅局限于农业种植的管理,而且着眼于整个农业的生产体系、能源利用、可持续生态发展等方面,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将整个农业系统推进到一个更高级的发展形态。

三、智慧农业产业链图

1、温湿度传感器:温室大棚中使用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温湿度传感器是物联网农业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部件。当温室大棚监测系统安装后,操作人员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实时温湿度数据对温室内部采暖、通风等设备实行操作, 有效解决了现代化智能连栋温室操作费用高,耗能大等缺点。监测系统还可根据蔬菜生长条件设置警报值,当温湿度异常时实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2、光照度传感器:光照度是指物体被照明面上单位面积得到得光通量。智慧农业中的光照度传感器适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用来检测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是否达到作物适宜的生长状况,以决定是否需要补光或遮阳。

3、风速风向传感器:农业风速传感器主要使用到室外,用于组建气象风速的检测采集使用,温室中普遍使用遮阳网和卷膜来进行遮光和保温使用,当遮阳网或是卷膜展开时,风速如果过大,将对遮阳网和卷膜造成损害,而系统会根据风速送回的风速信息做计算处理,用于在高风速的情况下及时地收回遮阳网和卷膜,防止大风对遮阳网和卷膜的破坏。

4、农业气体传感器: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温室大棚以及养殖场,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内气体的浓度,通过上传至云平台,对当前的作物进行有效施肥、通风、换气的方案,调整相应气体浓度,给予温室作物或者家畜一个通风的健康环境,利于作物、家畜的生长。

5、电导率传感器:能够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以及其他各种微量元素,通过对大棚中的土壤等营养物质进行专项含量的检测,决定是否要对当前的作物进行有效的施肥。

四、打造智慧农业

智慧农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区域经理、农业技术销售见习生、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农艺师、区域经理、肥料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浙江, 江苏安徽,业务员、销售工程师、化工销售代表营销专员等。

智慧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五、智慧农业发展思路

智慧农业是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升级改造传统农业后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要实现智慧农业,需要以智慧农业物联网作为其核心技术的支撑。智慧农业物联网由智能数字采集系统、智慧农业大平台和智能数字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六、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2021年1月13曰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举办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换鑫先生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感兴趣的东西。

刘焕鑫就记者提问的问题回答,今后一段时间就如何推进农村现代化问题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1: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说一千道一万,产业发展是关键,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振兴乡村基础和前提,也是重点,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三链,即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贯通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提升介值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2加快农业现代化物资技术装备建设,加快生产体系现代化,重点推进“四化”,即推进设施化,切实改善田间生产条件,推进机器化,研发推广实用高效农技,推进绿色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数字化,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3: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重点培育四种经营主体,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提高规摸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合作社规范捉升,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做大做强龙头产业,健全完善带农联农机制。

总之,加快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

七、智慧农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的几大问题

学智慧农业专业前途大。

智慧农业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与绿色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政府和企业都会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帮助其实现智慧农业

八、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升级

石柱智慧农业建设的方案如下:

对20个以上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开展物联网改造,新安装高清远程摄像头、小型农业气象站和物联网杀虫灯等装备,实现病虫害远程诊断,农业生产信息化”目标,按照《关于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的通知》(石农发〔2022〕181号)安排,县农业农村委2022年10月11日组织相关产业科室人员集中评选,从1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中按照“覆盖特色产业、覆盖主要农作物,覆盖高、中、低区域”的原则择优选出20个以上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拟开展物联网改造,新安装高清远程摄像头、小型农业气象站和物联网杀虫灯等装备。

九、加快智慧农业产业链建设的措施

指插上科技与互联网+的农业类股票,该概念板块的股票有:京蓝科技000711、*ST金正(002470)、润建股份(002929)、吉峰科技(300022)、温氏股份(300498)等

十、加快智慧农业产业链建设的意义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一,数字经济增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韧性。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数字经济在我国复工复产、经济稳定增长、疫情防控有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得益于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我国在防疫工作中对人员和物资流动进行了有效监测和管理,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数字经济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一方面,数字经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为国内大循环创造畅通动力。数字技术的产业融合与渗透,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和服务供给品质和效率,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推动企业数字化应用。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链接。数字经济带来的国内财富效应,不断扩大的数字产业发展需求、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需求以及数字产品的市场需求。

第三,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产业和技术发展层级,提高人民消费层次和生活品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数字产业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高层次、可选择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如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出版、数字音乐、移动应用、网络服务、内容软件等,在满足人民高层次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品质。同时,数字经济提供的共享平台以及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也利于减少社会主体在各自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问题,有助于实现绿色化、低能耗的内涵式发展。

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扩散、应用和引发一系列以大数据处理为主要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网络基础设施构成了新的生产关系,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力,数据对生产力的提升,呈现出了指数级效应。

面向未来,激发数字经济的潜能活力:

第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第三,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当然,要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第四,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要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要促进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第五,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要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第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等安全可控。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七,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要密切观察、主动作为,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的衰退期可能会非常长,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所以在此期间,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数字经济,利用数字经济,扬帆未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