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发展战略

金地杰 2023-07-25 18:28 编辑:admin 280阅读

一、智慧农业发展战略

是一家正规科技型农业公司。

重庆智慧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08-12,注册资本为50000万,法定代表人为彭强,工商注册号为500107013257152,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业。

公司经营范围:农作物种子经营,兽药经营,烟草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花卉种植,园艺产品种植,水果种植,坚果种植,含油果种植,香料作物种植,茶叶种植,可可豆种植,咖啡豆种植,中草药种植,草种植,水生植物种植,橡胶作物种植,石斛种植,农业园艺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服务等。

二、十三五规划 智慧农业

个人发展智慧农业,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来支撑。首先个人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按照自己发展农业的产品,设计出建设智慧农业的方案;再次要注册相关的农业发展合作社或者农业方面的公司;

第四就是要有一整套的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助推农业发展;

第五还要有一支在强有力的科技队伍支撑,随时答疑解惑。

三、智慧农业项目发展规划

一是打造数字乡村展示平台,主要是通过GIS技术,全方位展示乡土乡情、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等系列新农村风貌。

二是打造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建立乡村农户档案,建好惠民补助、投工投劳、 社会公德、群众诉求4本台账,对农村资金、资源和资产进行统一、透明管理。

三是打造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主要是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数字化 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农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打造数字乡村决策分析平台,主要是对基础平台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研 究,进而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和管理、辅助政府机构进行产业规划、为农户或农企提供生产计划。

五是打造数字乡村智能监控平台,主要是对前四大 管理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和农村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处置,并为政府实施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等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农业和农学是农业领域的两个概念,它们有以下区别:

1. 定义: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效率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农学是研究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学科,包括对农作物、养殖动物、土壤、气候等农业要素的研究和应用。

2. 应用范围:智慧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还包括水资源管理、气象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和工程等方面。农学则更专注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动物饲养、土壤肥力和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

3. 技术手段:智慧农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农学则侧重于农业的生物学、环境学、土壤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

4. 目标:智慧农业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农学的目标是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农业和农学是可以相互关联和结合的,在实际应用中,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学的科学支持和技术指导。智慧农业可以利用农学的成果进行精准的农田管理,而农学也可以通过智慧农业的技术手段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五、智慧农业规划方案

好考。

农业硕士在侧重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鲜明的财经特色优势资源,为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农业教育培训等相关部门培养从事决策、规划、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跨学科的高层次财经管理专门人才。

  农业硕士学科的探讨方向主要涉及农作物,园艺,植保,农业资源利用,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化,渔业,农村和区域发展等十几个领域。这些专业人员将会是未来几年农村发展的重要。因此,如果想获得研究生学历,报考农业硕士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六、智慧农业发展目标

本专业以教育部“新农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三农情怀、人文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掌握农学、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现代农业管理等学科基本知识的,能够胜任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复合交叉型农业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作物生产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植物保护学、农业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生物信息学、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实践、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学综合实习、智慧农业综合实习

专业优势:1.教育部“新农科”建设专业,面向农业4.0时代开设;2.拥有跨院系、跨学科的专业师资力量,教师100%博士学位,教授100% 授课;3.行业发展驱动知识融合,学科竞赛培养创新能力,产学合作强化实践技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