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时期?

金地杰 2023-08-10 23:22 编辑:admin 294阅读

一、拜占庭时期?

古希腊时期,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拜占庭,拜占庭帝国之名便来源于此。

公元610年,希拉克略大帝登基称帝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开端。拜占庭帝国时期具有鲜明的统一特点:宗教统一,政治稳定,权力全部集中于皇帝。

1、拜占庭帝国的中衰

从公元395年算起,至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东罗马帝国共有12个王朝,93位皇帝。

东罗马帝国的第一次强大是在查士丁尼王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查士丁尼大帝夺回了帝国在西部丧失的部分省份: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几乎恢复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版图,这也是东罗马帝国版图最大之时。

2、拜占庭帝国的全盛时期到来

帝国的全盛时期出现于第八个王朝——马其顿王朝时期。每一个全盛时期的帝国都会有伟大的帝王,拜占庭帝国也不例外,这便是巴西尔时代和查士丁尼时代。

巴西尔二世是拜占庭帝国少有的雄主,公元962年至1025年在位,共63年。巴西尔二世以“保加利亚屠夫”而著称于世,其原因便是因为其在公元1018年灭亡了盛极一时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并将保加利亚变成了帝国的一个行省。由于巴西尔二世时期的大力开拓,拜占庭逐渐摆脱了阿拉伯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的威胁,拜占庭重新以一个强盛的形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3、拜占庭的黄金时期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更重要的是经济和文化上。

重视教育

拜占庭帝国对官员的教育和要求都很严格,这与当时的西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君士坦丁堡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古代希腊丰富的文化遗产被用来为国家服务。

贸易发达

拜占庭帝国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帝国的稳定保证了商业和城市的兴盛发达,君士坦丁堡不仅是欧洲的文化中心,还是经济中心

宗教的扩张

拜占庭人最热衷的其实还是宗教,正因为如此,拜占庭文明全盛时代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斯拉夫人的皈依东正教。

4、十字军东征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序曲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时,十字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并在此建立了一个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虽然在1261年复国成功,但版图从此仅剩君士坦丁堡周围之地,其实已经不能再称为一个帝国了。之后拜占庭仅剩下苟延残喘之力,直至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拜占庭帝国的全盛时期和黄金时代出现在第八个王朝——马其顿王朝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和宗教等各方面均盛极一时,并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巴西尔二世。

二、拜占庭帝国时期?

拜占廷帝国(英语:Byzantine Empire;395-1453年),又译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三、拜占庭属于哪个时期?

拜占廷国家历史始于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启用古城拜占廷为东都“新罗马”,这一年是公元330年,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意为“君士坦丁之城”。拜占廷历史起始年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学者们对这一年代的判断各持己见,意见多达近10种。

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拜占廷国家在330年时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政治实体。这时正是罗马帝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发生了“公元3世纪危机”,这场危机使罗马帝国陷于全面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在动荡的局势中,相对稳定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逐步发展,其作为帝国统治中心的政治地位逐步超过了帝国西部。

自皇帝戴克里先(245或246~约316年在位)及其后的多位皇帝将行宫设在帝国东部。直至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启用扩建后的拜占廷城为“新罗马”,标志着具有独立政治中心的政治实体的形成。而此时的罗马和亚平宁半岛作为帝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新国家带来了新气象,迁都后的君士坦丁一世,在新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国家还建立了有别于旧罗马帝制不同的血亲世袭制王朝,帝国的创立者—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将皇帝的位子传给其子君士坦丁二世(337~340年在位),并后传四位血亲皇帝,从而开始了拜占廷帝国王朝的历史。同时,新帝国建立了由皇帝任免、对皇帝效忠并领取薪俸的中央和地方官僚机构,在拜占廷社会中,庞大的官僚阶层由此形成,这个阶层与罗马帝国时期作为公民代表的官员存在着本质区别。有了官僚机构,当然少不了军队和法律,这些国家机构的建立直接服务于皇帝的统治。而皇帝成为军队最高统帅,同时还是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帝国的创立者—君士坦丁大帝

四、拜占庭时期的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东罗马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五、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背景?

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

农田水利得到很大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经济作物。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

六、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农业新的发展变化: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专门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户出现。  扩展:  宋政府的政策以及行为:比如有奖励农耕的政策,对广大农民进行激励提高了其劳动生产的积极性,还科学的推广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比如着力推广占城稻等)……   宋代南方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最著名的有占城稻(越南)和黄粒稻(高丽)。当然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它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北宋之初传入我国福建地区。占城稻有很多优点,以耐旱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著称。  关于占城稻还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无粮可产,宋真宗便遣使于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旧量器单位容量为10斗)分给江淮两浙地区播种。不久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专门除草用的弯锄,碎土疏土用的铁耙,安装在耧车上的铁铧……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此外,在水利灌溉方面主要出现了龙骨翻车等工具。由此可见,宋朝的农业技术比隋唐时期是有很大的提高。  宋朝的土地田亩制度也是很先进的。宋代由门阀私有制和国家分配土地制转变为土地自由买卖和契约化,导致世族门阀的消失,使魏晋以来盛行的"庄园制度"为地主制度与小农耕作所取代,佃农从此更加自由了。至于国家方面以减轻土地兼并调节贫富不均来施政,避免了非常化的恶性循环。宋的土地政策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国有土地虽仍存在,占全部土地的小比例,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国家只收登记费用。自由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均田制也随之彻底瓦解。私人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渐发展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占有制,形成了“千年土地八百主”的局面。至于租佃的契约则多半由私人之间决定,非常自由。租佃制普遍发展,这种情况和体制一直被延用到清朝末年,可见其先进性。  由于均田制的废除,国家对社会的干涉不再是平均地权,而是对小农作出贷款。即是提高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而不是搞平均主义。这些是王安石的主张。

七、唐宋时期农业的发展共同原因?

唐朝中晚期和宋朝时期,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

农业发展的原因是:①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 ;②中原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③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⑤南方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八、关于宋代时期农业发展的作文

宋代农业尤其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代南方的农业有很大发展,稻米产量居世界首位,有先进的秧马等插秧工具。

九、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到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农业耕耘技术,水利技术,良种培育技术都有所提高。

第二,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开垦面积增加,第三,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鼓励。

第四,政府的税收政策调整。如明末一条鞭法,清初摊丁入亩,地丁银政策,人头税被废除等,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外这一时期,政局相对平稳,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再加上外来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传入,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总之,以上种种因素使得明清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十、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1.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铁和刚的冶炼技术成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应用。

2.牛耕技术的推广。

3.精耕细作的传统开始形成。许多农业技术已经与近代很接近。

4.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农田水利灌溉水准大幅提高。

5.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出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