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规划原则

金地杰 2023-07-25 23:29 编辑:admin 276阅读

一、休闲农业规划原则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它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等条件,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为城里人提供观光、旅游、休闲活动的场所。

另一方面,休闲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园区,该如何规划设计呢?我们将其概括为4个理念,5个原则。

二、休闲农业规划的概念

1、依托田园和生态景观。一是在选址上,要考虑以周边优美的农村生态景观为衬托,并与所规划的休闲农业项目特色相匹配;二是在规划上,要以农业田园景观和农村文化景观为铺垫,选择园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高新农业技术和特色农村文化作为规划的基本元素;三是在建设上,既要对农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进行的必要改造,又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的原真性。

2、重视休憩和体验设计。休闲农业的客源在节假日主要是近距离城市休憩放松的上班族;在上班时间主要为退休人员及进行业务洽谈和会议的工作人员。策划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和“静”和“动”,“静”就是田园的恬静和农家的安详,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恬静休闲的空间和场所。“动”主要是娱乐游憩和农事体验,要做“动”的项目寓于“静”的景观之中。

3、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深入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

4、突出特色和主题策划。特色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题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吸引力。要认真摸清可开发的资源情况,分析周边休闲农业项目特点,巧用不同的农业生产与农村文化资源营造特色。农村资源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生态性、知识性、文化型、传统性等特点,营造特色是都可以加以利用。

三、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一、科学选址原则

一是丘陵多平地少的地方。在丘陵多平地少的地方,有利于巧妙地进行景观景物组合和空间布局,可以少占良田,不与国家有关土地政策相冲突,又可节省征地费用。

二是无工业污染的地方。

三是水源较好的地方。将休闲农庄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不仅可以解决休闲农庄的用水问题,而且还可以使休闲农庄因为自然水源而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使休闲农庄充满灵气。

四是居民少或者无居民住的地方。

五是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

二、因地制宜原则

休闲农业开发依赖于农业,而农业的发展又高度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所以,休闲农业的布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就会导致休闲农业开发失败。

三、突出特色性原则

突出农耕文化特色。农耕文化内涵广博,如农耕形式、传统农用器具、农村生活习俗、农事劳动、农业节庆、农业工艺等都属于农耕文化范围。由此可见,利用农耕文化可以开发许多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突出各自的特色。突出农耕文化是开发休闲农业的大前提,但对于彼此相邻的各个休闲农庄来说,仅仅突出农耕文化是不够的,还应充分突出各自的特色。休闲农业开发经营的竞争中,最可怕的是相邻休闲农庄在休闲产品完全雷同的情况下竞争。

所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休闲农庄应各具特色,只有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相邻休闲农庄可从突出主打产品的特色和突出辅助产品的特色来着手设计,如相邻的休闲农庄中,若甲庄以种植业为依托,乙庄就应以水果或养殖业或其它产业为依托开发休闲农业项目。

受气候、地貌、地质、土壤以及水资源等条件的制约,相邻休闲农庄往往无法避免主打休闲产品雷同。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休闲农庄就应努力突出各自的辅助产品的特色,如可采用诸如骑马、骑牛、骑毛驴之类的原始型交通方式,或坐滑杆、轿子等民俗型特种交通方式为休闲者提供交通服务,以突出自己的特色。

从细微处着手突出特色。如在一些空坪隙地可栽上一些瓜菜将泥土遮盖起来,搭一些较高大的瓜棚、葡萄棚供游客憩息或用餐品茶,栽一些果树点缀美化环境。而不必在空坪隙地建花坛、假山等费力耗资又不讨城市休闲者喜欢的景观。

四、优劣比较原则

“比较论证,择优布局”,成为了休闲农业规划布局最重要的决策手段之一。休闲农业的优势比较,大致可从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背景、资源的禀赋状况等方面去进行。

一般来说,距离大中城市尤其是大都市较近,交通便捷,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好,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地或项目,应优先开发,重点发展。但优势具有层次性,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比较的只是地方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的便为国家级优势。

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本地居民多,收入水平高,潜在客源市场大,而且还有全国乃至国际客流进入,故而要特别重视具全国乃至世界比较优势的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布局。

五、科学性原则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历史文明的传统农业大国,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龙骨水车提水,筒车吸水、风车扬谷、石碾磨面、牛耕田、施用土杂肥、手工采摘农产品,以及传统的纺纱车、织布机等,这些与现代高科技形成鲜明反差的传统农业景观,因为它们生动如实反映了农业科技发展历程轨迹而同样受到现代旅游者的青睐。

因此,休闲农业所展示内容的科学性特点,决定了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让休闲者在娱乐、休闲的同时,能自觉接受农业科学技术教育,自觉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以增强休闲农业的教育功能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功能。

六、市场导向原则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规划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有效占领和扩大自己的市场领域,是休闲农业规划布局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目前大多数地区休闲农庄的休闲产品开发单一,必然会导致休闲者在农庄的消费单一,使得休闲者在农庄有钱无处花,最终导致休闲农庄的休闲收入难以大幅度的增长。因此,休闲农庄应努力做到住、食、游、购、娱休闲产品开发兼顾。

由于观光休闲农业是源于城乡间地理环境差异,而引导城市居民去农村进行旅游消费的新型产业,无疑周边城市居民便是其主要潜在客源市场。而且城乡间地理环境的差异越悬殊,其潜在客源市场就越大。但城市规模、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交通便捷程度、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旅游消费偏好等,都会因时因地而异,分析和预测市场也就势在必行。

为此,必须通过市场调研以查清其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以及规划布局地周边一定距离内有无竞争的同类型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或项目。

七、综合效益原则

休闲农业的实质是一种农游结合,一产向三产延伸的高效型市场农业。

首先,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通过投资收益分析,对那些资源规模大、旅游价值高、原有基础好、交通便捷、可取投资省、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的休闲农业项目便应优先规划开发。而且应通过向休闲者提供休闲度假、种养体验、农科教结合、农业科普等多种服务,以提高非农收入和农业综合效益。

其次,要讲求社会效益。即要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度假的场所与机会,提高其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并要尽最大可能吸收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机会。

再次,要特别重视生态效益。即通过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在城郊营造好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城市绿化带屏障,防止城市污染扩散,以保持清新、宁静的城郊生态环境。

八、参与性原则

为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娱乐、参与需求,迎合参与时尚,在休闲农业项目规划上要特别重视其参与性,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和布局具有时尚性的多层次系列休闲农业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性还应包括当地农民对休闲农业的参与性。

因为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其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而又最活跃的旅游资源,只有把他们吸纳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参与旅游活动的操作,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才会使城市旅游者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农村、农业、农民文化氛围。因此,在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和布局中一定要重视当地农民的参与。

九、整体开发原则

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特点。

第一,在外部它要纳入到区域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的系统工程中去,必须服从区域高层次或主系统发展战略。在区际间突出自己的特色,即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在市场导向前提下立足于自身资源和产品特色优势,开发出明显区别于周边地区而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休闲农业园区及其观光、休闲、度假产品。

第二,在内部它既要顾及到各大功能区的整体协调,又要考虑到产品营销全过程的协调。休闲农业园区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教育、度假娱乐、休育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休闲区,其功能区一般又包括观赏区、示范区、休闲体验区、产品区,其规划布局得全面协调、整体发展。市场调研和预测、优势分析、产品设计和开发、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及其相关农业生产设施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市场开拓,产品的经营和管理等旅游营销全过程,可以说环环相套,关联性极强,也需通盘考虑,整体优化。

第三,休闲农业园区的周边多是农村,园区与农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园区规划布局也应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只有建立在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土地开发整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基础上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才会达到协调和谐而富有生命活力的效果。

十、其他原则

比如,多样性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也都应该是休闲农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休闲农业在我国已处于全面推广之中,在规划布局中,一方面要遵循这些在实践中积累并已上升为理论的规范、准则;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提高,促使我国的休闲农业始终沿着健康有序、稳健的步伐向前挺进。

四、休闲农业规划实施是上层建筑吗

休闲农业专业是读专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休闲农业生 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园艺产品生产与营销、农业导游与接待和农业观光园 区规划设计等能力,从事休闲观光植物生产与管理、导游与接待服务、休闲农业园(景)区 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休闲农业规划实施是上层还是下层

根据农业观光活动的需要,可以大体上将农业观光园区分为 六大功能区,即农业生产区、产品销售区、科技示范区、农业观 赏区、游憩体验区、服务休闲区。

农业生产区占规划面积的40%~ 50%,要求土壤、气候条 件较好,有排水、灌溉等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主要作用有:

① 农作物生产;

② 果树、蔬菜、花卉园艺生产;

③ 畜牧区;

④ 森林经营区;

⑤ 渔业生产区。

六、休闲农业规划实施是上层工作吗

(1)总体要求

制定保障发展休闲农业的相关政策,要深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经营主体守法经营、城乡居民文明休闲的发展格局。

(2)基本原则

①以农为本、科学规划。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废弃矿山和农村空闲地发展休闲农业,不得滥占耕地。

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大中城市郊区、名胜景区周边等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

③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要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力度,制定规范标准,引导行业自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④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

⑤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