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规划

金地杰 2023-07-10 14:22 编辑:admin 280阅读

一、农业发展的规划

“多规合一”要求着力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区域规划体系。在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规划时,首先要与区域“多规合一”体系对接,严格地遵守和执行上位规划,做好本级规划的调整衔接,确保发展目标、空间坐标、国土指标、生态控标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一致;其次以国家、地方政策和上位规划为依据,结合所在地域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来定位自身的指导原则、发展思路、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及保障体系,做到园区规划与政策良好的承接与融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多规合一”平台,完善相应机制

理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以空间资源的统筹布局为基础,在统一的空间平台上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类空间布局,从而制定适合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构架,划定出共同遵守的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借势乡村振兴机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利用“多规合一”,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功能,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农村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共建,实现三产配套发展。同时在统筹“多规合一”时,强化土地利用、环境承载、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并为园区后续发展预留合理空间。

同时,构建由多级节点构成的一体化多规信息在线服务体系,从而消除各规划空间矛盾,实现发改、国土、规划等多部门规划成果的统一管理、深度融合,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此外,还需构建“多规合一”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推进“多规合一”。现代农业园区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减少规划所需对接部门和环节,让规划团队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取上位规划或同级规划,节省人力、物力及资金等。

二、农业未来发展思路

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思路主要是以客户需求和服务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服务差异化。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完善银行的技术平台,引入全新的信息技术;

二是扩大产品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异业联动”,提高客户体验;

四是拓展“互联网+”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五是对零售金融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六是拓展风险管理体系,实现整体风控。

三、农业发展规划书范文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根本,众所周知我们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多么大的成就。

但是这一成就背后是我们亿万农民辛勤劳作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共同推动形成的。如今随着我们人口红利消退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从事农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的农村不像以前一家种一块地,现在大多是把地租给种田大户,而耕作也基本上实现全流程的机械化。因此,农业的发展在未来会有一下几个新的方向。

一集约化。相比于北方平原耕地,南方因为很多属于丘岭地貌,水田大多因为地形地势高差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而北方的耕地具有集约化的先天优势所以这一进程也会更快。但是南方耕地的集约化也在不断推进,现在南方很多地方已经实现沟渠硬化,连接到田间地头的道路也不断增多,耕地整治集约化不断推进。

二科技和机械化。在农村生活过的应该都知道以前的耕作都是纯手动的,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进入到田间地头参与到耕种的每一步,节约了人力也减少了开支,从最初的小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到现在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人农药喷洒机等,农业科技和机械化的方向是持续而深入的。

三农作物品种优质化。大家知道我们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也足够养活自己,但是我们的农作物进口量也是巨大的,我们农村很多人农作物虽然产量高但是卖不上价钱,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农产品不够优质化,随着我们生活和经济水平提高,大家更喜欢吃东北大米泰国香米,更喜欢吃口感好看起来更漂亮的水果,而不会太在意它的价格。因此走农作物品种的优质化方向是我们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只有达到优质化我们的产品才有市场有价格,农民才有收入。

四、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究其原因除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外,农业自身发展也存在生产力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匹配、种养业发展相互脱节、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集中表现在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等方面。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已经到了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农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指导性文件。《意见》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作为“转方式”的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为调整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线,为促进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一、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自然资源类型多样,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分工协作,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结构调整受市场和资源的直接影响,并与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密切相连,系统错综复杂,时空差异性大。因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

    农业结构调整需适应农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在不同的时期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几乎都有不同的结构调整任务。2000年,中央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部署。2015年1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刚刚颁布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措施。可以说,在今年夏粮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下一步,按照《意见》所指出的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衔接起来,二是把耕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结合起来,三是把畜牧业供给与消费需求对接起来。

    二、以生态保护为导向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

    种养业结构配置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框架,优化种养业结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体任务。目前我国农业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多业配置比例不合理,农、林、牧、渔的产值比例约为13:1:8:2,美国农牧结构大致保持平衡,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是1:1。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种养业失衡,资源利用没有形成链条,随着农产品产出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废弃物随之剧增。南方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无法就地消纳,造成面源污染;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能充分资源化利用,焚烧成灾。可以说,孤立的产业发展越快,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越大,一旦一个产业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区域环境就受到破坏。因此,要从源头上解决发展生产、保护生态之间的平衡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需应用中医的“治标先治本”的思维方式,推广种养业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循环农业体系,让废弃物变成资源,让资源变得有效益,缓解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提高农业收益。

    我国不同地区也有典型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如“猪沼果”、“稻鱼(禽)共生”等都充分利用了农业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控制了废物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益。因此,立足于各地资源环境特点、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充分利用农业生物的特性,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对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种进行科学布局,构建产业间循环链条和不同层次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农业微生物是建立种养业循环必要的中间环节,也是消解农业废弃物重要途径。在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发挥农业微生物分解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的独特功能,研发和应用一批性能优良、使用范围广和高效稳定的环保用酶、饲用酶以及能源用酶制剂,促进微生物在饲料、农药、肥料、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有机肥科学堆制和安全施用,充分发挥其消纳秸秆、枯枝落叶、废弃蔬果、畜禽粪便、棉籽等农业废弃物方面的作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意见》具体提出了该项任务的目标,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而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正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以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为目标调整种植制度

    轮作换茬是维持地力常新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精华,合理的轮作制度、休耕以及间、混、套作多熟种植制度,既可以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保障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也可以实现“藏粮于土”,保障生态环境的协调稳定。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区域单一化的种植结构越来越普遍,连作面积不断扩大。例如近年来东北地区连年大面积种植玉米,原来的优势作物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减,打破了原有的玉米-大豆轮作的平衡。2013年,东北3省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6亿亩,是大豆的3.6倍,玉米产量达到7500万吨,是大豆的15倍之多。在我们从黑土地上大量的运出玉米的同时,忽视了大豆固氮对土壤培肥和耕地保护,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黑土退化问题,由此要付出巨大的恢复成本和生态代价。与此同时,单一种植带来的产品单一,不仅增加了单一品种的库存压力,也增加了市场风险。

    地力恢复的种植制度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保障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意见》指出,重点在东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花生)轮作,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玉米/花生(大豆)间作套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双季稻—绿肥或水稻—油菜种植,在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间作套作,在西北地区推广玉米/马铃薯(大豆)轮作。

    四、以满足消费需求变化为引导优化粮饲结构

    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其中草食畜牧业增长最为显著。1990-2013年,猪肉产量年均增长4.0%,牛、羊肉产量年均增长8.0%和6.2%,而且牛羊肉占肉类的产量比重从8.1%提高到了12.7%。目前,我国玉米和豆粕进口量剧增,饲料粮供需缺口扩大,饲料粮供给不足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威胁加重。如不适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必将出现畜禽与人争粮的局面。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在饲草,以“粮、经、草、畜”协调发展为主线,调整种植业生产内部和畜牧业内部的品种结构和布局变化,形成“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以优质牧草替代部分饲料粮,既有助于保障人的口粮需求,又促进草业发展,提升奶牛、肉牛肉羊的生产能力,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量和保障草食畜产品质量安全。再者,低产田和坡耕地种草、草田轮作等农地利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能培肥地力,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重点区域在传统牧区和农牧交错区,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牧草、饲用作物和秸秆资源,通过“以草(秸秆)换肉”有效缓解饲料粮生产压力,还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更加协调,使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五、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农业技术现代化,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都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

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

以美国为例,到1969年,美国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就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社会化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农业工商综合体和农业合作组织。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